一杯好咖啡是什么样的?从咖啡田到咖啡店,人们常常无意间思考起这个问题,是香气?口感?风味?温度?还是体验?如果再加上“云南”作定语,你又会想到什么?
上周,我们在星巴克臻选上海烘焙工坊见证了多位“冠军级”选手对云南咖啡的诠释,并解锁了新鲜上市的星巴克臻选首款云南日晒黄波旁,优雅的荔枝、桂花般的花果香与野生蜂蜜的清甜余韵,令人对两千多公里开外的普洱产区心神向往。
转眼间,我们已跟着星巴克回到云南,呼吸着山间的清甜空气,踏入果实渐红的咖啡田,种树、摘红果、杯测、烘焙,做起了鲜花饼、傣纸、扎染,还和咖农一块打起了陀螺……从杯中通往丰富生动的云南咖啡风土,沉浸式见证了“最后十英尺”与“最初十英尺”如何连成一个圈。
听:他们说云南咖啡变得不一样了
寻咖小队云南之旅启程前,先在有星巴克“天花板级别”之称的上海烘焙工坊把新鲜美味的云南咖啡喝了一圈。
星巴克与云南咖啡并肩前行的十几年,用杯中风味描绘了一条充满生机的成长轨迹。
2009年,星巴克中国十周年“凤舞祥云”咖啡豆中头一次加入云南豆;2017年,星巴克臻选上海烘焙工坊开幕,推出首款星巴克臻选云南咖啡,生豆只有两麻袋,熟豆500包,按编号限量发售,自此,每年都会新出一两款臻选云南;2024年,星巴克云南单一产地咖啡全年上线全国门店,云南咖啡豆也融入了中国星巴克经典浓缩咖啡。
今年十月,“每一杯,有云南”的新旅程开启,星巴克臻选分别推出首款云南孟连日晒黄波旁咖啡豆(来自余祖贵的合作社)、云南孟连水洗咖啡豆(来自马孝金的合作社),从乔治队长彭进洋与星巴克“冠军级”伙伴的分享中可以看到,大家的云南咖啡印象真的不一样了!
在2025WBrC中夺冠的彭进洋经营着烘焙品牌乔治队长,常年在产区寻豆,非常关注云南产区培育中的新豆种,包括瑰夏、SL28、黄波旁等,他看见咖农面临着怎样的挑战,也对树种的基因纯化、风味的提升满怀憧憬,坦言这两年喝到的云南咖啡进步非常大,颠覆了既定印象。
我们也喝到了世界冲煮冠军用“无差别冲煮法”演绎的星巴克臻选云南孟连日晒黄波旁,以30g粉、2:6:6的三段式冲煮优雅呈现出花果香与甜韵——第一段注入60g90℃热水焖蒸30秒,第二段注入180g90℃热水至1分20秒,第三段中心点注入180g70℃热水。
探访过云南咖啡产区后,刘咪Charlie、顾心成Chico两位星巴克中国咖啡公使也将云南咖啡故事带上世界舞台,在首届星巴克全球咖啡师大赛中奉上精彩演绎。
比赛中以“咖啡可持续未来”为主题讲演的Charlie,为大家冲煮了带有香料、麦芽、可可等云南标志性风味的云南单一产地咖啡。喝这款咖啡时,她会自然联想到番石榴和牛油果的香气,在星巴克农艺师指导下,不少咖农在咖啡田里种上了兼具经济效益的遮阴树,番石榴、牛油果、香蕉树都很常见。在咖农家被热情递上各种水果时,星巴克与云南咖农十几年的合作情谊有了实感。
Chico带着云南咖啡去美国参赛,并荣获了全球第四的佳绩,去年跟星巴克回云南时,他结识了热爱学习的咖农马孝金,听他讲述二十多年的坎坷咖啡历程,一句话最令他印象深刻:“如果我不知道怎样的咖啡是味道好的咖啡,那我怎样才能去种植出好的咖啡呢?”因此,我们得以在工坊喝到马孝金种出的星巴克臻选云南孟连咖啡豆,一支通过手工采摘全红果、传统水洗,酿成的一杯有柔和香料、杏仁茶风味且清甜顺滑的云南咖啡。
趁余韵还未散去,我们与星巴克一同回云南,一场充实快乐的寻味之旅即刻开启!
寻:云南咖啡田间的风味秘密
云南寻咖小队乘坐星巴克中国与中国东方航空携手推出的首个“云南咖啡主题航班”出发,上海飞昆明的旅途中,于万里高空品尝了星巴克臻选云南孟连日晒黄波旁冷萃咖啡,低温浸泡后口感柔和、略带酒香。云南咖啡主题航班将执飞更多航线,将云南风味在空中延续一个月。伴着蜂蜜般的余韵,我们又花3小时从昆明辗转至普洱,迫不及待奔赴山峦河谷,探寻云南咖啡越来越好喝的秘密。
经过咖农一年的辛勤劳作,云南咖啡又将开启忙碌的新产季。爬坡上行,一路的咖啡树与果树都挂满了果,放眼远眺,火车轨道从山谷间拔地而起,茶田咖啡田交错分布。去年种下的新咖啡苗已茁壮成长,我们也在新开垦的土地上移栽了一批新苗,许下美好祝愿。
●并肩走在田间地头,都是朋友
普凤辉的鑫瑞咖啡庄园是通过星巴克C.A.F.E. Practices(咖啡和种植者公平规范认证,简称CP认证)的示范农场,自2016年开启合作,普大哥不仅是去年的交货量冠军,还是星巴克“田间实践”的好伙伴。庄园里配置了小型气象站,积极尝试品种改良、土壤改良、生物防治(投放肿腿蜂防治灭字天牛),新品种包括78667、黄波旁以及今年首届云南CoE中夺冠的同款豆种Batian。
关于在云南种咖啡的经验,在云南土地里摸索了13年的星巴克农艺师可以讲上三天三夜。自星巴克于2012年在云南普洱成立亚太区首个种植者支持中心(简称FSC),农艺师们平均每天走访7-8个农场,有求必应,为咖农提供免费的专业指导,足迹遍及普洱、保山、孟连等地的种植园,平均每年车程绕赤道一圈。
苗床阶段3个月,苗圃阶段6个月,大田阶段15个月,从育苗到挂果,整个咖啡生长周期为两年,再通过季节性的精准施肥、计划性的修枝截干、病虫害防治,一批树种的完整培育基本需要3-5年,推广种植约需要7-9年,对于立志“让云南咖啡走向世界”的咖农来说,耐心与胆识缺一不可。
二十多年前的咖啡种植与咖啡市场远不如今日,咖农余祖贵与马孝金都经历了云南的种咖啡热潮、商业豆的品质危机,一路起起伏伏。直到FSC入驻云南,提出“优质优价”并提供免费技术支持,咖啡品质与咖农生活都逐渐蒸蒸日上。
我们喝了一路的星巴克臻选云南孟连日晒黄波旁就是余祖贵种出来的。2022年,余祖贵就开始向黄波旁发起挑战,但第一年处理周期出了差错,第二年没控好生豆湿度,损失了风味。2025年开春,他再次改良处理工艺:日晒前先发酵15到25天释放风味,日晒中每天翻两次身严控发酵度,连储藏和通风也反复琢磨。好事多磨,他终于“酿”出了云南豆中少有的花果调。
当年,二十岁出头的马孝金尝到了咖啡鲜果的甜,在孟连用两千五百块钱买了五亩地起家,贷着款,打两份工,一年只赚了170块钱。转机发生在2012年,星巴克13多块的收购价远高于其他报价,朋友蔡晴开率先通过了星巴克CP认证,而经蔡大哥的介绍,他也在农艺师的协助下改进种植方式,以星巴克臻选认证为目标。“优质优价”的激励下,他愿意出170块/天的工钱请工人们手工采摘全红果,速度慢了,咖啡却能卖出好价钱了。
在冲煮上有一套的马孝金以咖啡爱好者自居,如今,他所在的健民咖啡专业合作社有三个庄园,自己有一两百亩地,还在老家景东哀牢山将近2200m的海拔种了十几个品种,包括卡蒂姆、瑰夏、高海拔耐寒品种等,甚至开始挑战2500m。
从卡车司机到拥有两百多亩地的庄园主,蔡晴开将自己的日常提神饮料变成了事业。起初,他卖房买地,最困难的时候住在卡车里,经历了“比一杯特浓的意式浓缩还要苦上100倍”的三年。2017年,晴开庄园咖啡豆成为首款以庄园命名的星巴克臻选云南豆,备受鼓舞的他继续深耕田间地头,为了应对连绵阴雨天气对咖啡风味的影响,他自创出一种类似蜜处理的“金袍处理法”——因咖啡豆糖分完整保存加工后变成金色而得名。
蔡晴开还为周围的两三百户咖农建起了社区型的咖啡合作社,一块烘焙、杯测、聊天、打陀螺。近几年鲜果价格上来了,部分不愿担风险的咖农可以将鲜果以不错的价格卖给合作社,他再通过深加工提升利润率。
●种一颗质量意识,咖农会用脚排队
从庄园离开,我们前往了反复提及的星巴克云南咖啡种植者支持中心(简称FSC),星巴克在全球咖啡产区设立了10个FSC,奉行开源农学,不求回报地为咖农提供免费培训与CP认证,通过了CP认证的咖农便拥有了将生豆卖给星巴克的资格。
中国云南FSC总监佟亚伦犹记得,入驻普洱前两年,厂子里门可罗雀,有八辆车都开心不已。而在优质优价、FSC培训、武林大会等一套“组合拳”后,每逢新产季满载生豆的卡车络绎不绝,咖农们提前预约,有序开车入场,等待生豆质检。
星巴克云南FSC的车开遍了普洱、临沧、保山,截至2025年9月底,已累计培训咖农超39,000人次,累计通过“咖啡和种植者公平规范”认证的农场达到5,156个,累计认证面积超过39万亩。可喜的是,能通过星巴克严格质量测试的云南咖啡合格率,已从最早的20%(一口价时期,咖农提供的生豆好坏参半)提高到了80%。
此时加工厂里还空空如也,在采收开启大概一个月后,这里的生豆就会堆成山,从去石除杂、脱壳、粒径分选、重力分选到色选,昼夜不停运转。
▲缺陷挑拣、样品烘焙、样品杯测
与此同时,FSC质检团队的工作也将紧锣密鼓地进行。质检分为6个标准:颜色、气味、水分(9-12%)、缺陷(一级缺陷为0,二级缺陷不能超过 8 组)、粒径(15号筛以上达95%)、杯测表现。而质检环节包括IQC来料检验、IPQC生产线检验、FQC终检、OQC出库检验,每一轮质检以样品烘焙、缺陷挑拣、样品杯测为一个循环,烘焙师每天要烘100-300个样品,杯测师最多一天要品鉴800-900杯。所有检测数据都汇聚为墙上的数据看板,一目了然。
云南FSC质量副经理祖格格认为,质检团队就像用一根根线去织一张网,把这张网越织越密,确保它密而不疏,没有一颗漏网之鱼,严格按照星巴克标准筛选出优质的阿拉比卡咖啡豆。
近两年,翻番上涨的咖啡期货与生豆价格鼓舞咖农不断扩大种植面积,据云南省绿色云品数据,普洱全市咖啡种植面积67.9万亩,2024-2025产季预计产量将达5.8万吨,又逢咖啡大年,佟亚伦乐观估计产量相较去年可能上涨30-40%。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星巴克云南FSC将坚持优质优价政策,与咖农一块种出更好喝的云南咖啡,这关乎“让世界看见云南咖啡”的责任,与买卖无关。
游:远离都市,
来咖啡庄园做精神村民
当云南咖啡的香气飘出大山,机遇也注入了山谷河流。
以一杯好咖啡为初心,星巴克想为咖农再多做些什么。自2018年起,星巴克五期“共享价值”云南咖啡产业扶持项目、三期乡村女性经济赋能与非遗传承项目、两期儿童阅读助学项目在云南循序推进,至今已在云南投入公益资金超6,000万元人民币,直接和间接受益人数超过十万人。
一期保山咖啡产业帮扶项目与二期普洱咖啡产业帮扶项目围绕“降成本、改条件、赋能力、增收益”四大维度,为咖农提供免费的生产资料和种植技术,包括定制的高效肥料、专业的咖啡晾晒架、烘干机等设备。二期帮扶项目中,马孝金的建民咖啡专业合作社获得了软硬件帮扶,如鲜果烘干厂房等基础设施援建,在田间地头的全面种植指导。
2021年,三期“共享价值 智慧农业”项目在云南普洱10个咖啡种植村试点智慧农业解决方案,聚焦云南咖啡种植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引入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无人机应用等多项数字化手段,包括为蔡晴开捐建了一座微水初加工厂和一座陀螺场,已经有了“咖旅融合”的尝试。
在普洱思茅区南屏镇白沙坡村,《去有风的地方》里飘着咖啡香的乡村生活照进现实。2021年,星巴克在华单笔最大公益捐赠(超1700万元人民币),整合上海市合作交流办公室1500万元沪滇协作资金和思茅区政府1400万元配套资金,开启了第四期“共享价值 美丽星村”项目,将以咖啡为主要产业的白沙坡村打造为以咖啡为主题、农业+文化+旅游一体化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在咖啡店喝一杯云南咖啡,是对风土的浅酌,而当真的置身山谷,在咖啡树间穿梭,住进村寨,体验非遗的扎染、傣纸、簪花,围观一场布朗族咖农的陀螺比赛,就完全成为了快乐的精神村民。
去年暑假,沪滇协作·普洱星巴克美丽星村(有风咖谷)正式开村,刚刚过去的国庆迎来了1.8万人次客流量,营业额达51.69万元。青瓦白墙,小路旁簇拥着蓝紫色的小花,小院里整齐地种着蔬菜瓜果,有风吹拂拨动心情,村民们更是春风满面。
改造前后,全村的21户人家基本都搬入了原址上修建的新屋,而罗亚琼家原址变成了咖啡文化体验中心,成为一个集展示、交流、培训、体验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公共空间。罗亚琼子女在外务工,独自留守乡村,项目团队与她积极沟通,帮忙一块搬家,她的咖谷烘焙坊也成了第一个与运营商对接合作的新业态。院子里架一座白窑,吴亚琼学习了烘焙技能,常带着亲子团做水果披萨。她的外孙是美丽星村的第一个新村民,小名叫星星。
▲刘桂华新屋、刘桂华就职的民宿
村民们平均拥有四五十亩的咖啡田,又各自在家门口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新业态,根据淡旺季可额外增收1000-6000元不等。村子里建有41间精品民宿,与本地民居错落分布,刘桂华就经过培训成为了民宿管家。
村里的业态还在拓展,目前已有农场、马场、通过电商售卖咖啡衍生产品的乡创俱乐部,以及丰富的非遗体验工坊。
▲傣纸制作工序
90后返乡创业青年玉康坎带我们体验了傣族传统手工造纸,构树皮经晾晒、蒸煮、洗涤、捶打,变成柔软白净的短纤维,水中抄纸融入新鲜花草,晒干后可以自由二创。
佤族织锦非遗市级传承人李宪兰的非遗工坊里,织锦作品以黑、白、红为主,融入传统的葫芦、牛头、几何纹样,后又调整宽幅拓宽应用场景。此外,你还可以在仇大姐的鲜花饼非遗工坊烘焙美味的咖啡鲜花饼;在王春芳的扎染非遗工坊体验开盲盒般的扎染乐趣,制作一块咖啡染方巾。
星巴克“共享价值”云南项目负责人徐玉文说,从第五期“共享价值 寻豆云南”乡村振兴项目开始,会更聚焦人才振兴与文化振兴,发掘当地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并与村民一起玩出具有本地特色的“咖啡+”体验。
布朗新寨的村民由大车树村4个村民小组搬迁而来,多个少数民族聚居,以布朗族为主。布朗族隶属“百濮”族群,对菩提树与竜树的信仰、种茶的传统、弹小三弦、唱山歌、簪花、打陀螺等文化流传至今。
驻扎一线的00后王喜与村民策划过一场“野玩咖啡原产地之咖农带你抽地牛”活动。攻方陀螺清脆撞击守方陀螺,胜负就在一瞬之间。
布朗新寨也属于南岛河“咖啡庄园经济圈”的一部分,“咖啡+旅游+休闲+N”是普洱文旅未来重点打造的发展新模式。对于不满足于景点打卡、热衷体验在地文化的年轻旅人,一场以咖啡主题的产地研学将会充满吸引力。
种咖啡、摘红果、烘咖啡、杯测、体验咖农文化,我们以星巴克普洱门店的一杯云南咖啡为旅程画上句点。作为星巴克中国的首家咖啡原产地门店,身着哈尼族服装的星巴克小熊、纪念凤舞祥云咖啡豆的装饰板、咖啡滤纸拼贴成的壁画墙,共同组成了独属云南的“从豆到杯”叙事。
回到最初的问题,一杯好咖啡是怎样的?
烘焙工坊分享中,星巴克全球咖啡公使Nobuki给出了他的答案——除了香味、口感、余韵,更需要人与人之间的温暖联结。相比于制作一杯愉悦味蕾的咖啡,能够分享快乐、唤起共鸣的咖啡更加美味。
从帮咖农种出好咖啡,到帮咖农过上好生活,星巴克的温暖社区理念也延伸至原产地,“每一杯,有云南”不是一句口号,杯中真的藏有鲜活的云南咖啡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