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stro小酒馆与云贵川菜系结合的“混血餐厅”,已经成了一线城市的新晋顶流。
两年前,北上广的白领在去Bistro约会前,需要的是提前打开多邻国,纠正好自己的法语发音,只为准确念出酒馆名字,避免露怯。
如今,曾经热衷于预习葡萄酒产区的人,则一边在云贵川Bistro门口排着队,一边搜索着餐厅名字里的云南方言“板扎”到底是什么意思。
等到滇南杂拌菌、酸汤牛肉锅上了桌,窗外每年例行的大风,依旧提醒着你身在北京,但视觉和味蕾已经率先在云贵川打了卡。
作为氛围感餐厅的代表,Bistro小酒馆用漫不经心的懒散,配上地道的当地美食,为一线城市白领提供了一份近在眼前的度假幻想。
一口菌子落肚,食客们更是醒过神来,原来“板扎”的意思,就是四川朋友常挂在嘴边的那句:
“安逸得很。”
01 全感官体验餐厅,年轻人的旅行试用装
不知不觉间,年轻人在吃饭这件事上,已经与餐厅达成了新的默契:真正的旅行需要衡量机票价格、年假天数,而氛围感餐厅则用一顿饭的成本,以“旅行试用装”的姿态帮年轻人破局。
2021年从北京来到广州工作的yoyo,曾经完美错过了环球影城的开业,直到某天刷到了一条同样定位在广州、穿着学院袍在9 ¾站台前拍照的抖音视频,才第一次解锁了当地的哈利·波特主题餐厅,“原来广州版的环球影城优速通,和我就隔着5站地”,当其他人还在环球影城排队入园,这边广州的yoyo已经喝上了黄油啤酒。
“低消耗但高回报”,是yoyo对这趟“旅行”的复盘。
位于广州的觅境主题西餐厅
“这就相当于数字游民‘地理套利’的餐厅版”,而最近发布的抖音生活服务心动榜,也显示出了相似的趋势,覆盖全国40城的2117家餐厅,让年轻人只需切换地铁线路,就能把周末假期“膨胀”成一次短途游。
沪漂姜小旺则将静安区的叙宴餐厅,称为宫廷文化爱好者的穿越代餐。作为一家沉浸式的互动体验餐厅,刚进门便有襦裙飘飘的服务员执团扇相迎,同时给你发放本次宴席的“通行信物”。唐代主题「长安赋」、宋朝系列「汴梁录」,叙宴讲究的是一场表演上一道菜,“一季一主题”。在姜小旺体验的「哪吒」主题场次,那边舞台上的哪吒正在山河社稷图中修炼,这边台下cos成敖丙的食客,却在悠然吃着“小贩”发放的糖葫芦,“单是看表演就已经值回票价”。
在美食老饕的经验中,“随手出片”和“菜品很用心”这一对关键词,常常是互相排斥的存在,但是凭借氛围感入围心动榜的共炉·茶汤火锅局,却成了反常规的代表,“茶汤锅底不需要蘸料就很好吃,牛肉丸也弹牙劲道”,而每逢节假日、樱花季推出的限定甜点,同样没有陷入“拍完照之后,尝一口就摆手挪远”的窘境。
毕竟,做了19年中餐的共炉·茶汤火锅局的老板,不仅知道去哪找最正宗的牛肉丸,十年前在深圳开咖啡厅时,就专门带着团队找法国甜品师拜过师,这才留下了如今做甜品的功底。
事实上,“出片”也只是共炉·茶汤火锅局给客人提供的附带的情绪价值——尽管它有着资深设计师操刀的新中式美学风装修,拍照打卡更是不愁找不着点位,但人均88元的价格,让人很难感受到来自情绪价值服务的溢价,更不会让你在结账时感到“肉疼”。
而心动榜上的人气餐厅雍容荟帝王蟹龙虾自助餐,自然也没有懈怠对食客们味蕾的照顾,从帝王蟹、罗氏虾到鲜活鲍鱼,365天供应的鲜活波士顿龙虾,并没有因为“春节食材涨价”“客流过大”之类的原因断档,“这对于奔着高端食材自助来的人而言,自然代表着一种安全感”。
“在连锁超市,买波龙的最佳时机是盯着它刚从水缸转移到冰鲜区的那一刻,但是在雍容荟,海鲜池里的鲜活波龙却始终待在你眼皮底下。”
“选自助餐厅就相当于选工作,在工位上也能和同事插科打诨的单位,往往都不会太差”,准备给孩子过生日的许姐,在心动榜看到雍容荟后,就顺手点进了店家的抖音主页,原本以为会是一水儿的龙虾、帝王蟹特写,结果却看到了店员们翻拍的“第一次当杀手”系列,“当时第一感觉就是,这个餐厅的氛围一定不会差”。
原本也担心过线上和线下会‘货不对板’的许姐,“去了才发现,定制桌卡、一对一管家的剥虾服务、送蛋糕和生日歌的一条龙生日仪式,还真不只是段子才有。”
对于常年借着出差便利打卡各地餐厅的Rami来说,体验值高的餐厅是她出片装点朋友圈门面的职业需要,也是她见缝插针摄取新鲜“生活信息素”的窍门:藏式、法式、格鲁吉亚风,选择这些地域属性强烈的氛围感餐厅,相当于在旅行前先用味蕾做了一次攻略;而溯溪、露营等户外主题的餐厅,则是Rami这个极度害怕蚊虫的人,参与户外潮流的折中办法。去年年底,Rami还拉着i人朋友,第一次在无畏海盗尝试了互动剧本宴,“结果全桌只有她猜中了结局”。
当“酒店即目的地”成了大家旅行时的一种共识,餐厅也承袭了这一脉络——当摩洛哥的精品酒店安排住客在撒哈拉沙漠看露天电影,暂时无法奔赴北非的年轻人,同样也可以在三里屯摩洛哥风格的LUXE LOUNGE清吧,点一杯特调在棕榈树下吹着傍晚柔和的风,往远处一望,象征着现实生活的国贸CBD风景同样也没走远,踏实又梦幻。
图源:抖音@初夏的小蟹蟹
02 看人设选餐厅,能少踩多少坑?
如果说出片率、菜品风格是识别餐厅氛围感的第一道关卡,关乎直觉的“心动体验”则是它下一步的进阶形态。
生活在北京金融街的小袁,身边从来不缺高评分的餐厅,但是每次吃饭的主题不一样、见的人不一样,“用排除法筛一遍,合格者寥寥”,此时,上榜心动榜的老北京铜锅火锅新京熹,就成了小袁每次“重大场合”的底牌。
小袁第一次吃新京熹是在几年前的三十岁生日,彼时,小袁既要招待四川出差过来的同学,又想带上北京当地的朋友,烟火气足的餐厅仪式感差了点,服务讲究的餐厅又多少有些距离感,“火锅可以是大家口味的一个交集,但难点在于,一桌子的人互相之间都是生面孔,怎么想都容易变成尬聊大会”。
“看北京涮肉就吃新京熹”的名号小袁早就有所耳闻,舒适却又惬意的氛围却是超出预期的——京剧表演适时填补了话题的空缺,大家一边涮肉一边看着表演,话题基本没断过。
当铜锅火锅氤氲的水汽配上店里柔和的灯光,一切又蒙上了一层滤镜。
土生土长的杭州人Rami,生活在这座孵化了无数MCN的城市,同样也练就了识别餐厅网感的火眼金睛,“每个餐厅都有自己的人设”,需要与具体的就餐需求精准匹配。
“如果老板一身人字纹西装,再搭配一台稀有色小布自行车的,那基本上会适合需要‘端着点’的商务局。”
同样都是亲友之间需要仪式感的重要聚会,Rami也有一套自己的筛选心法:先在心动榜中按菜系初筛,随后再点开商家主页,“视频往往比图文更容易暴露商家的段位”,如果拍摄的菜品不仅环境、打光考究,点开还给你详细讲解食材和烹饪方法,“这说明商家的审美和菜品都在线,多半不会出错”。
Rami来到北京工作后,在她心中这类餐厅的翘楚则是“山西人的骄傲”——杏花堂。在菜品呈现上,杏花堂既有经过主厨改良的山西必吃菜过油肉,也有多数餐厅嫌工序麻烦都谢绝提供的炒小米,美食家@高文鳞 在杏花堂探店时,就曾主动安利大家去探索这道隐藏菜单。
Rami的必点菜则是乔府醋鱼,相比于鲁菜的糖醋鲤鱼,更擅长吃醋的山西菜,则让糖醋汁在香酸中又带了些绵柔,“上菜时还要把糖醋汁按照从头到尾的顺序浇,寓意着顺风又顺水”。
而杏花堂真正让Rami心动的触点,还在于餐厅的服务氛围,四斤半的标准烤鸭当然是现场切分的,但这还不足够,杏花堂还要再推上一架炉台,现场给你烤一盘芝麻饼,“酥脆的饼皮裹着油润的鸭肉,一口下去全是碳水与脂肪的狂欢”。
还有的餐厅在装修上并不随大流,只是略带傲娇地透露着老板自成一派的个人口味,这种则多半是城市特色浓厚,并且有功底扎实的老厨师当家的餐厅,这类餐厅你往往能在心动榜中的风味榜上寻得。
比如上海的蟹黄鱼·鱼汤蟹黄面馆,装修上还原了上海的老弄堂特色,而贴满照片墙的明星合照,则低调暗示着这家店的菜品底蕴,传说中的“五月天来上海开演唱会,也会让小助理来悄悄打包蟹黄鱼”,当然也不是孤例。
当餐厅把城市折叠为无数个平行宇宙,食客们的每一顿餐饭,都是在寻找着理想中的目的地,当传统的打分体系难以应付这些细分的需求,它便被拆分成了具体的“氛围”“风味”“人气”等维度,最终汇聚成一份真实的“心动”,作为链接食客与餐厅的密钥。
03 心动的餐厅:跟着“活人感”评价找
在全五星好评成为网红店标配的当下,嗅觉敏锐的食客们,反倒警惕起了那些过度包装的“简历”——毕竟,氛围感可能是滤镜包装的,人气旺也多半是流水线好评带来的产物。
最终,井喷的信息反倒带来了大家饮食灵感的枯竭,乃至于嚷嚷着周末聚餐的朋友们,一提到“去哪家餐厅”就集体哑火,“谁都不想担着挑错餐厅的重责”。
寻觅餐厅的人,最先需要寻找的目标也变成了具有“活人感”的真实评价,搜寻的目光也就转移向了抖音,“真人探店实拍的视频,餐厅的优缺点都更容易get到”。
身为产品经理的东北人老周也发现,身边口味最挑剔的朋友,早都已经学会了在抖音生活服务挖宝,“吉林驻京办雪松饭店就是在一个东北老乡的视频里‘挖’到的,可算让我一个东北人解了正宗锅包肉的乡愁”。
图源:抖音@一颗酸橘子
“如果把抖音6亿日活用户的推荐餐厅都收集起来,不敢想还要冒出来多少好馆子。”
事实上,今年4月份新发布的第二期心动榜,评选理念也正是回归大家真实的心动指数,通过考量普通消费者在门店的互动和消费数据,将这些真实的足迹,编织成一张立体的尝鲜地图,让用户自己作心动榜的主理人。
除此之外,抖音生活服务心动榜还将榜单细化为风味榜、氛围榜、人气榜三大子榜单,为全国40城的消费者提供“心动”灵感。
Ending:
就像盲盒手办早就不再是普通的塑料玩具,如今,我们对餐厅的需求也早已超越了饱腹。
当美食榜单将选择权交给真实的生活场景,吃饭这件事便有了更多样的打开方式,在驻京办寻觅家乡味道的北漂,在蟹黄鱼用一碗面回血的加班人,在杏花堂用正宗山西菜举办家宴的长辈们……
他们或许不会意识到,每一次放下手机认真吃饭的瞬间,都在参与重建我们关于美食信任的契约。